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什麼原因造成品牌需要個性

什麼原因造成品牌需要個性

1.權力的轉移
權力已經從企業轉移到個人身上,從根本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
這是一個資訊的取得越來越容易的時代,它使得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消費者有權決定自己要買什麼東西、去哪裡買、花多少錢以及相信怎樣的行銷訊息,這種因為知識共享而產生的授權,全世界各地都在發生。

2.消費者不再只是消費(口碑行銷、部落格行銷、社群媒體行銷)人們從單純地消費內容變成創造內容
消費者有能力,也有欲望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意見,部落格、共筆網站、社群、RSS文章、線上媒體,讓大家擁有前所未有的多樣管道,主掌自己選擇瀏覽或互動的內容。品牌藏不住秘密,形象改由大眾觀感及多項溝通塑造。

3.激烈的品牌競爭

大多數的組織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從顧客選擇的一個品牌,變成他們情有獨鍾、非其不可的品牌。而這是個資訊太多,而注意力太少的時代,要成功除了吸引消費者外,還要激發消費者的信任,最後讓消費者對品牌忠誠。


綜合以上可知,現在消費者的權力很大,選擇很多,一個企業和品牌的言論再也不能只是片面之詞,因為今天網路讓資訊的傳遞變得相當容易且方便;企業和品牌也不能再不具有特色,因為這是個資訊太多,而注意力太少的時代,要成功除了吸引消費者外,還要激發消費者的信任,最後讓消費者對品牌忠誠。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裡,企業和品牌不能在追求「壞利潤」(這種利潤雖然被賺進口袋裡,但消費者並沒有因此變得更愉快的錢),不管公司的大小,都要找到方法與顧客互動,跟他們建立真誠的主客關係,與顧客建立真正的關係,是留住顧客的一種最好的方法,而個性的力量能夠幫你把行銷更拉近事實,因為這個時代品牌需要太多人當他說故事,當嘴巴不只只有一張的時候,無論我們把謊言設計的多完美,要很多人都精準的延續是不太可能的。

品牌個性與品牌代言人間的關係

為了避免品牌給人冷冰冰的感覺,從過去到今天,很多品牌都會使用品牌代言人,因為它不但可以活化整個品牌,還可提高品牌知名度。

一般來說,代言人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1.創辦人
他們讓行銷訊息充滿熱情及可信度。這些有創辦人出來背書的品牌,通常都比較能兌現其創辦人做出的承諾。
例如:福特汽車的亨利.福特或奧美廣告的大衛.奧格威等,都各是自己組織早期的代言人。
(無效的原因:缺乏魅力或對大眾溝通的能力、容易被認為有偏見而不予採信)

2.角色人物
(出現在品牌開始發展行銷活動的階段)讓品牌有一張屬於自己的臉孔或是散發出某種個性,角色人物越成功,就越容易與品牌融為一體,消費者也越難將兩者分開來看。
例如:米其林輪胎的米其林寶寶或家樂氏香甜玉米片的東尼虎等。
(無效的原因:虛假、不真實)

3.名人
容易抓住消費者的目光,而且能見度高;迅速引起話題。
例如:王健民代言宏碁電腦。
(無效的原因:對代言的品牌忠誠度低,消費者很容易有「廠商付錢請他們來演戲」的感覺)

4.權威人士
可信度高,身為公正的第三者;專業領域和廣告商品相符和,且立場中立,容易取信於大眾。
例如:專業牙醫師代言牙膏之類的。
(無效的原因:有時不易建立可信度)

5.熱情的擁護者
可表現出真實、可信的熱情及意見(無效的原因:缺乏知名度;人選較難找)

上述五種都是過去的時間裡,常見的代言人模式,也可稱他們為「刻意型代言人」,
而身處WEB2.0時代的今天,漸漸出現了一種新模式的代言人,稱為「意外型代言人」
6.意外型代言人!!!
他們傳達的並不是官方的行銷訊息,他們有可能是品牌忠實的老主顧、熱心幫忙的生意夥伴,或是喜歡表達意見的員工,他們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透過網路媒體坦率的表達自己對於某個品牌的看法。而今天,一般民眾都喜歡參考且接受這樣的意見,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論點是無所隱藏、透明度高且富真實的。

所以,現在很多品牌都注意到且重視這種威力,他們知道人們需要真實且富有個性的論點,而非刻意營造的官方意見,因此,這些品牌有時除了會網羅這些人加入團隊之外,也會設立自己品牌的部落格,用新時代的方式和消費者做溝通及討論,讓自己的品牌看起來真實且富有個性。(不再當一個蒙面毫無個性且特色的公司)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什麼是品牌?

品牌是一件產品、一項服務或一個企業,留給消費者有形與無形印象的總合。
品牌經營的目的,在提升品牌的價值( 特色、利益、感受),創造品牌資產(另篇介紹)。


品牌的類別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a. 企業品牌
b. 產品品牌
c. 服務品牌
d. 成分品牌

e. 聯合品牌
f. 自屬品牌(零售商的專屬品牌)
g. 自有品牌
h. 製造商品
i. 通路品牌


建置品牌的一般工作程序
1.產品開發
2.品牌定位、品牌願景
3.品牌命名
4.品牌內涵的塑造
5.品牌組合策略(另篇介紹)
6.品牌識別
7.品牌行銷傳播
8.品牌權益打造
9.品牌管理


品牌的定位程序
整體市場分析
競爭對手分析
市場區隔
目標市場選擇
目標市場規劃
目標市場特徵的確定及描述
進入目標市場展示經營特色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台創-台灣鞋業

一. 計畫源起
在WTO體制下,反傾銷常成為各國用以保護本國特定產業的手段,但對自1976年就登上「世界鞋類最大供應國」寶座的台灣鞋業來說,從昔日創匯主力到如今成為被保護產業,這中間的轉折值得深入探討。

二.計畫目標
藉由影片動畫製作,推廣台灣鞋業設計之優點與功能性,創造台灣鞋業與他國的差異化和加深台灣鞋業精緻化之印象。同時藉此展現台灣青年設計師之設計能量與競爭力,提升我國設計形象。

三.計畫內容

3-1企劃名稱
同心「鞋」力

3-2企劃目標
利用此影片創造人們對台灣鞋業的新印象,包含功能性或設計品質方面,讓人們知道台灣鞋業除了在OEM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與基礎外,在ODM和OBM方面亦有自己的想法和設計實力。

3-3前景資料
台灣鞋業產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始於 1960 年代鞋業技術突破 ( 膠著劑引入台灣 ) 及內外銷市場同步發展的成長期。第二階段則是指進入 1970 年代到 1987 年的繁榮壯盛期,這個階段受惠於台灣豐富的人力資源、國際技術移轉、技術經驗累積與升級,加上外銷前景看好,因此誘使投資者蜂湧加入,使得我國成為世界鞋業及相關產業的生產供應之領導國家,而有「製鞋王國」的美譽。第三階段則是從 1987 年開始的衰退轉型期,這個轉折肇始於 1987 年台幣劇烈升值 45% 的衝擊,及勞動短缺的困擾,因而使得鞋業相關勞力密集產業進入動盪不安的時期。在此一時期,由於我國鞋廠大量轉往大陸、越南等地設立製鞋廠,使得國產鞋外銷開始落後,再加上東南亞地區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等國家的競爭壓力,使我國近年之鞋類產品外銷數量及金額因而萎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及做出市場區隔,國內業者提出了「根留台灣、全球佈局」的經營理念,積極轉型朝功能性鞋類、高科技鞋材及精密生產機具設計研發,期能提升鞋類產品的附加價值及國際競爭力。並以保留在台灣接單及創新研發,而在海外生產方式,充分利用台灣人才、管理、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及大陸充沛且低成本的人力、土地等資源,逐步拓展營運規模及全球鞋品市場。
但由於中國大陸於 2007 年及 2008 年陸續實施之兩稅合一與調降出口退稅率、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等,對設立企業於當地之台商,在生產成本上產生莫大之壓力。據非正式統計資料顯示:光是 2007 年廣東沿海地區就有超過 2,000 家以上的台資企業因而外移或歇業,其中台資鞋廠約佔 10% 至 20% 。再加上多年來珠三角地區嚴重缺工以及工資不斷的大幅上漲,台資鞋廠未來在中國大陸營運將面臨更嚴苛的挑戰,應對的策略除了積極投入產品與管理轉型升級以提升附加價值外,亦將會有許多的企業選擇往大陸內地遷徙,外移至越南、印度、印尼或回台發展,以尋求保有競爭力的營運策略。


3-4問題點

A.面臨之問題
製鞋工業發展至今幾經震盪,目前正面臨外銷鞋廠生產線外移、內銷鞋廠經營成本偏高、中國大陸等開發中製鞋業興起、市場自由化威脅國內業者生存空間、歐洲主導流行,致流行鞋類開發成本提高等及兩岸三通等因素尚待克服的問題。
(一)國內環境因素:
1 勞力不足且工資上漲,對勞力密集之鞋業造成不利影響。
2 因產業供應鏈外移影響,國內研發所需之新材料與模具需仰賴進口。
3 鞋類進口關稅相對全球偏低,無法保障產業生存發展。
(二)國外環境因素:
1 國際區域經濟聯盟興起,影響競爭態勢。
2 新興開發中國家加入製鞋競爭行列。
3 先進製鞋國家及國際主要品牌領導國際流行趨勢與研發方式。
(三)兩岸關係:
1大陸政策受兩岸關係影響甚鉅,造成廠商營運上之困擾。
2 海外投資過度集中在大陸,導致依存度過高,形成直接競爭3加入 WTO 後,開放大陸成品鞋進口,衝擊國內製鞋業者。
4 中國大陸實施之兩稅合一與調降出口退稅率、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等,嚴重衝擊台資鞋業營運發展。

B.解決方案
為能提升製鞋產業之國際競爭力及加速產業升級,國內業者需重新定義整個產業的營運模式,以創新重塑產業價值鏈。進行價值創新,需了解價值來自於顧客需求,唯有滿足顧客需求才能創造價值。
故台灣鞋業需要藉由適時適地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創造差異化和精緻化,這會比一味降低製造成本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以寶成集團為例,與NIKE的合作關係,早已跳脫單純代工,而是以夥伴身分與顧客一起成長,開發出叫好又叫座的喬丹運動鞋系列。

(一)發展政策
1 發展鞋業關鍵技術。
2 強化研發與品牌設計能力。
3 建立完整鞋類資訊及物流體系。
4 加強國際行銷能力。

(二)產業輔導措施
1 整合製鞋相關研發資源,發展關鍵技術與能力。
2 鼓勵業者自創品牌,重視產品設計,提升產品創新價值。
3 推動國際鞋業設計與技術交流,並引進新鞋材款式,提升產品開發能力。
4 強化國內外產業資訊體系,支援產銷策略的發展。
例如: 寶成集團與NIKE的合作關係,早已跳脫單純代工,而是以夥伴身分與顧客一起成長,開發出叫好又叫座的喬丹運動鞋系列。


3-5創意關鍵
面對對岸的低價傾銷,割喉是沒有用的,再怎麼拚價錢,也拚不過對岸的製造力,今天仍於台灣奮鬥的本土製鞋業者,應朝差異化與精緻化鞋業發展,並思考「台灣製造」的價值意涵,以尋求藉形象價值訴求消費者認同,建立產地標識的地位,進而反過來主導消費者選擇,做為其未來發展與展望(如英國Burberry品牌,即獲得消費者堅信唯有英國製造才能體現Burberry精神的擁戴。)
故希望以「台灣製造,伴您向前」為影片的核心價值。藉由為了各自不同的理由,趕搭即將到站的捷運,而在捷運站奔跑的各類人物和其腳上台灣製的鞋,來表現台灣鞋種的多樣化及其功能性與科技化,傳達不論何時何地,台灣鞋都會可靠堅實的和你一起到達,一起完成,一同分享的精神。

四、腳本繪製

第一段內容

第二段內容
第三段內容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天才女藝術家,畫出納粹入侵悲情



天才女藝術家,畫出納粹入侵悲情....
沒有畫筆、沒有畫布,烏克蘭 24歲女藝術家西蒙諾娃( Kseniya Simonova)單憑一堆沙,在燈箱上畫圖案,訴說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西蒙諾娃的表演全長 8分半鐘,她以純熟手勢在燈箱上撥弄沙堆,其間有音樂及炸彈爆炸聲配合,繪畫出二戰時國家遭納粹德軍入侵時人民的慘況。

透過投影器在大螢幕看她所畫的圖畫,不少觀眾都深深被她的表演感動,淚流滿面,最後,這段表演不但贏得了當次節目才藝的冠軍,表演片段更在 YouTube上吸引到逾 600萬人次的瀏覽。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350ppm

www.350是一個全球性的活動,根據「350」組織統計,在10月24當天,全世界有164個國家,總數超過3,700場的遊行同時展開,由全球所有關心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地球公民來共襄盛舉,他們於遊行中以圖片、影像、聲音等等各種方式來傳達訊息。

有些人可能會問:「什麼是350呢? 」根據全球頂尖科學家們的說法,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過350ppm的安全標準值時,即是危險訊號。而2009的現在,地球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達390ppm,並且還在快速飆升中,地球可說是岌岌可危的狀態。


身為地球的一份子,台灣也有參加這場活動,台北的「350」是由愛爾蘭籍的Alec Fang所發起,他長期關心環境議題,在接受無上師電視台訪問時說到:「 在這氣候變遷的危機時刻,希望透過這個活動來傳達地球暖化的警訊。我們需要非常明確地告訴全球各國政府,他們必須立刻採取行動,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來防止這個危機繼續惡化」。

「增進動物福祉協會」(SAAW)發言人郭文汎在遊行活動中告訴大眾:「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總數的百分之51之高」。她認為只要多蔬食,人人都可以為地球降溫。資深媒體人陳月卿也呼籲大眾以有機食物來為地球降溫。

除了上述名人對活動的響應之外,現場更有許多關心地球暖化的民眾都自發性的製作海報、布條等 來響應這個活動,令人非常感動。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