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環保設計價值觀

Perspective of the Ecodesign Value

前言
據諸多針對地球生態的科學研究資料顯示,自然環境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在經過近一世紀的工業與經濟發展之下,密集地消耗大量的能源與自然資源,對於環境的破壞也是隨之而來。因此,近幾年來環境保護已經普遍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尤其是對於工業製造的產品,皆加強環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制定各項環保法規與推動宣傳,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永續性發展(圖:為日本三菱公司所設的較大型家電與舊型電腦螢幕回收廠)。
對於設計專業而言,也隨著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日漸發展,思考如何讓消費者願意購買商品,及無形中兼顧保護生態的使命,設計師應思考所謂的環保商品究竟帶給消費者什麼樣的價值,都有賴環保設計更能融入生活中。

環保商品價值觀
前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商品強調環保的特性,例如用100%回收再生的紙類來製造印表紙,然而,有些環保訴求的商品在市場上可能是成功的,有些卻是失敗的。消費者也往往對於如何區分環保商品而感到困惑,這些環保訴求的商品與一般商品有何差異呢?是否真的環保呢?消費者喜不喜歡環保訴求的商品呢?消費對於環保商品本身的環保特性瞭解多少呢?環保資訊的傳達對於消費者會影響的程度有多少呢?
基本上,有些消費者相關的情感與認知問題需要加以釐清,以便瞭解消費者為何不買環保訴求的商品;例如,消費者對於環保商品的回收再生性與一般商品難以區別,因為消費者無法仔細地去評估,所以大部分的環保商品尚難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其次,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與知識尚不足,對於環保商品的環保資訊不易瞭解,例如產品生命週期評估概念、環保標章的內容、回收再生材料、能源使用效率、廢棄時毒物的排放等更深入的環保知識分析;另外,環保商品是不是能與同類的一般商品有所競爭,包括價格、功能、製造品質、設計、品牌等價值影響因素,如此,在市場上也就構成了環保商品的價值評估觀點。

環保設計新思維
品設計過程中,常用環保設計的檢核評量表,主要是節省資源的浪費、避免廢棄物的產生、及適當地處理廢棄物。然而,純粹的技術性解決方案仍不足以制止環境的危害,以汽車設計與發展為例,即使汽車引擎的效率已經提昇,以及環保商品價值品質、機能面的價值屬性、環境面的價值屬性、市場經濟面的價值屬性、設計面的價值屬性、油電混合的技術已經更加成熟,但是整體的及每部車的平均損耗及排放仍一直上昇,因為有更大量的汽車被購買與使用,因此,應從新的思維及行為加以探討,對於環境的保護或許能產生更大的貢獻。

目前使用者或消費者的生活型態觀察結果顯示,行為與慾望的環保教育宣導是關鍵,除了教導消費者如何減少各種資源消耗與呈現預期成果之外(如圖4所示),也應該讓消費者思考如何減少物質慾望,因為消費者不斷地追求及擁有太多物品,例如高科技家電與資訊產品,若隨著科技快速進步與流行,而縮短了產品的使用週期,將產生很多廢棄物;因此,設計師如能適當地在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中,運用創意與美感,將可創造較高的環境價值。例如,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應用各種環保材料,尤其是參有木質與澱粉塑膠等植物性材料,設計了一款具基本功能的概念汽車,除了在產品功能品質與使用操作性的考量之外,在外觀上亦能呈現出另一種具環保內涵的美感。

結論
保設計的知識領域目前已是多元化地快速發展,除了工程技術相關的環保科技層面,還有管理、社會與文化等軟性或感性層面,也需要加強對於消費者的整體性環保教育;而設計專業的觸角也將在無形中,更加深入及充實環保生態的意識,而如何創新設計環保商品的價值,例如讓消費者在情感上能長期地珍惜使用該商品、功能品質高而能長久耐用與適用、提昇廢棄回收或處理時的經濟價值、善用回收再生或再利用的物料特性等環保設計思維,也就成為未來設計專業的重要挑戰。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我去看皮克斯

<<皮克斯動畫20年>>完整呈現皮克斯工作室20多年來,結合藝術與科技的動畫藝術。展覽內包括繪畫手稿、3D模型、故事板、彩繪腳本、短片、多媒體影像及幕後製作等將近600件展品,忠實的呈現電腦動畫背後細膩與實務操作的過程。這個展覽不是讓傳統和科技對立,而是讓它們彼此對話,正如皮克斯工作室的靈魂人物約翰萊斯特所言:「藝術挑戰科技科技激發藝術!」當藝術與科技誰清誰重的的爭論不斷,台北市立美術館以打破藝術疆界作為使命,因而將動畫電影藝術帶進美術館,除了彰顯當代藝術的多樣性,更企圖打開民眾的視野用新媒材體現藝術的當代性。


克斯成立至今,他們雖然只推出六部動畫電影,但因為片片熱賣,票房總收入高達三十二億美元,加計周邊商品的販售,總產值將近三百億美元,近台幣兆元。從一個四十四人的創意團隊,到今天的八百五十人規模,皮克斯平均每部動畫的總產值約新台幣一千七百億元,可以蓋三棟台北一○一大樓。


克斯的靈魂人物之一、年薪近新台幣億元的執行副總裁拉塞特(John Lasseter)說:「成功的動畫電影有三個要素:精彩的故事腳本逼真的動畫場景及打動人心的角色刻畫。」 在這個工作室,「故事為王」(story is king),是所有人的信念,為了「等」一個好的故事,二至三年的時間也不嫌多,比同業多出一倍的時間。前十年,他們除了建立「求精遠甚於求多」的共同價值觀,還建立了執行方法。 直到第十年,馬步蹲好後,他們才推出第一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這部製作成本三千萬美元的片子,推出後締造出三億六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光是直接的票房投資報酬率就高達十二倍。接下來的五部片子,每部票房更由三億美元節節上升,最高超過八億美元。


創造讓人信服的世界 (場景)
電影對於皮克斯而言就是讓虛擬世界變得活靈活現。如果皮克斯追求的是真實世界,直接用攝影機拍攝即可,這樣也比動畫創作來得容易。但皮克斯渴望創造一個讓人信服的世界,這樣的世界不僅僅是複製真實,也在於做出令觀眾信服的陳述,就連不真實的假象,觀眾也深信不疑。皮克斯企圖在虛擬世界中丟出探索,隨著這些探索,讓我們走出真實世界與其規則角色的框架,發掘無窮的可能。


腳色概念 (角色)
故事產生角色創造必是不可或缺。皮克斯相信有深度的角色可以抓緊觀眾,讓他們在角色中看到自己,而進入電影情境。角色彷彿可以走出銀幕,它們充滿慾望、需求、渴望、思想並滿懷熱情般地活靈活現。為了讓角色有深度,皮克斯工作室充分發揮集體創作的精神,起初他們一起構思外型和形式,然後著手設計角色,緊接著大夥兒會嘗試用各種媒材,創造出單一角色的各種不同版本,從中找出最適切的表現形式拍板定案。


一切都始於故事 (腳本)
故事板中一張張的分鏡圖,就是未來電影每一個鏡頭的簡化版。從原始構想到畫出故事板,也就是將文字轉化為視覺,透過轉化,讓電影中每個鏡頭都隨著故事板脈絡而被賦予了意義。這種視覺製程都是依靠集體創作來達成,並以簡單素描呈現,參與者會不斷的加入自己的詮釋與看法,經過不斷修正以完成腳本。

以下為皮克斯20年來所推出的長片動畫:
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1995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蟲蟲危機(A Bug's Life, 1998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提名) 玩具總動員2(Toy Story 2, 199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提名)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 200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2003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 2004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賽車總動員(Cars, 2006年,皮克斯小臺燈標誌20周年慶) 料理鼠王(Ratatouille, 2007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WALL•E(2008年)天外奇蹟(2009年)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未來的10種筆電設計

由於近年來技術的發展,以前無法實現的設計,到了今日已經都可以實現,
下面是目前最先進的筆記型電腦設計,當中有些是獲獎的作品,有些則是非常酷的設計概念。

1.Canova雙螢幕筆記型電腦

Canova雙螢幕筆記型電腦擁有兩個屏幕,其中一個為敏感的觸摸螢幕,非常容易使用。不僅能夠被用來處理日常計算任務,也可以讓您在筆記本電腦上閱讀文章,在學校裡假裝閱讀舊報紙。


2. Vaio Zoom筆記型本電腦
Vaio Zoom筆記型本電腦在關閉時會變成透明狀態,該電腦採用了全息攝影技術的玻璃屏幕及變成不透明的鍵盤的設計特色。打開它觸碰螢幕,全息攝影就會開始運作。


3.DesCom筆記型本電腦


DesCom筆記型本電腦基本上是在一張桌子裡完美的將筆記型電腦2個部分整合在一起。


4.MacTab筆記型本電腦

MacTab筆記型本電腦是對MyBook在高階方面運作的加強版。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是在這麼薄的無線鍵盤傳輸還具有加密功能。如果位置正確他還可以利用磁力組合在一起。


5.LG生態筆記型電腦設計概念
LG生態筆記型電腦設計所使用的燃料電池和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 )顯示技術,使它得到Red Dot 獎最佳概念設計的提名。



6.Compenion筆記型電腦設計概念
Compenion筆記型電腦設計概念是由Felix Schmidberger 所提出的設計,其概念是使用二個滑軌示的 OLED 螢幕組成,有必要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可以作為一個鍵盤使用。


7.Samsung的Amoled筆記型電腦設計概念 Samsung的Amoled筆記型電腦的獨特設計,是將筆記型電腦的鍵盤設計成,一種兼具薄及光滑的觸摸式鍵盤,並擁有觸覺反饋系統。


8.Traveller筆記型電腦設計概念
Traveller(旅行者)筆記型電腦設計,內建GPS導航系統及地標保存數位相機照片功能,讓你總是知道這些照片是在哪些國家所拍攝的。


9.Canvas筆記型電腦設計概念
Canvas 筆記型電腦設計是提供更好的品質設計,及高生產率的藝術作品。他的特色是擁有一個非常薄的觸碰螢幕以及其他組件。但是將他做出最好的調整。


10.Macbook 0801筆記型電腦設計概念
Macbook 0801筆記型電腦的設計概念,其實更像是一個黑色版本的 Macbook Air,它還兼具超薄鍵盤及非常圓滑的設計。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個人識別製作


設計理念:
logo的設計概念是從我臉常常紅紅的,就和蘋果一樣為發想。
而為了與市面上眾多和蘋果相關的logo做區別,再加入耳朵造型之設計元素,除了呼應蘋果剖半的外型外,亦象徵喜愛聽他人說話的個人特質,故做出了蘋果和耳朵之結合的個人logo設計。

便條紙

USB



捲尺

迴紋針

手提袋


A4資料夾

信封



衣服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品牌個性

一.何謂品牌個性?
1.品牌個性提供了象徵與自我表達的功能
品牌個性是當消費者看到你的產品時,會聯想到什麼人?什麼性別、價值觀,外觀、甚至是教育程度?這些聯想會將品牌深入到消費者的生活,讓消費者覺得和這個品牌就像朋友般。
品牌個性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品牌的感受,以及品牌如何在情感上給消費者回饋。消費者傾向使用與自身個性相仿的品牌,或是與自己所期望的個性相同的品牌,以品牌個性來展性自我的感覺。

2.「獨特、真實、談論性高」的特質
個性是品牌的靈魂具有「獨特、真實、談論性高」的特質能讓人為之瘋狂。
它能影響顧客選擇購買什麼產品或服務,也能影響購買者如何像他人描述妳的商品;有助於激發員工最好的表現,更能讓你們品牌充滿人味。

3.人性化
品牌個性比品牌其他的元素來得更為真實,它把死板的產品或服務變的具有人性,它不只是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你選擇與顧客溝通的方式,更是你在這個新社群時代,重新邀請顧客、協力廠商、員工,以及各界有力人士認識品牌靈魂的入場卷。



二.品牌個性的形成來源?
品牌個性是構成品牌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品牌的核心價值,因此塑造品牌個性就成為企業品牌管理人員的重要任務。
品牌個性的形成是長期有意識培育的结果,它的形成大部分來自情感方面,少部分來自邏輯思維,因為品牌個性反映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感覺,或者品牌帶給消費者的感覺。品牌個性可以來自和品牌有關的所有方面,以下是品牌個性來源的重要方面。
1、產品自身的表現。
產品是品牌行為的最重要載体,企業產品本身的發展隨著在市場上的展開而逐漸廣為人知,從而形成自身鮮明的個性。INTEL的CPU產品以極快的速度推陳出新,該公司的創新品質形成INTEL最重要的品牌個性,使得電腦用戶趨之若鶩,造就了INTEL巨大的品牌價值。

2、品牌的使用者。
由於一群具有類似背景的消費者經常使用某一品牌,久而久之,這群使用者共有的個性就被附著在該品牌上,從而形成該品牌穩定的個性。摩托羅拉是中國手機市場的開拓者,一開始有能力購買手機的消費者大多為成功的商務人士,因此摩托羅拉的使用者集中在商務人士,漸漸地商務人士共同的行為特徵就凝聚在摩托羅拉手機上,從而形成了摩托羅拉成功、自信、注重效率的品牌個性。而摩托羅拉公司也有意識地加强這种品牌個性,它的系列手机廣告都以成功的商務人士作為使用者形象,使其品牌個性得到了強化,形成了摩托羅拉和其他手機品牌的顯著區别。而諾基亞則是後來者,所以其使用者多為年輕一代,故而形成時尚、年輕、前衛的品牌個性而廣為年輕人所接受,同樣在手機市場上脫穎而出。

3、品牌的代言人。
通過借用名人,也可以塑造品牌個性。透過這種方式,品牌代言人的品質可以傳遞給品牌。在這一點上,NIKE公司是做得最為出色的一個。NIKE總是不斷地尋找代言人,而且從不間斷。從麥克·喬丹到查理斯·巴克利、肯·格里菲、寇比·布萊恩、詹姆士大帝,NIKE一直以著名運動員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讓這些運動員完美詮釋了NIKE「JUST DO IT」的品牌個性,迷倒了眾多的青少年。

4、品牌的創始人。
一家企業由於不斷的發展,其創始人的名聲漸漸廣為人知,如此創始人的品質就會成功成為該品牌的個性。
以比爾·盖茲來說,他的形象廣為人知-創新及充滿活力,這就成為微軟品牌個性的塑造最有用的來源,人們把他和微軟聯想在一起,這使得微軟和其他品牌鲜明地被區分開來。



三.品牌個性的重要性?
1.品牌個性顯現品牌獨特性
品牌個性是一個品牌最有價值的東西,它可以超越產品而不易被競爭品牌模仿。一旦形成一個鲜明、獨特的個性,就會形成一個强有力的品牌,這應為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2.品牌個性提高產品價值及品牌忠誠度
品牌個性的價值不只表現在建立與消費者的認同上,而且它本身是也能夠為品牌產品增加價值。
在當今市場競爭熱點中,價格競爭已不是決定性因素,再由於口碑行銷和部落格行銷的興起,今天透過包裝設計或廣告宣傳,已不能成功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而品牌個性強調的是和消費者建立起真實關係,它提供一種能讓顧客滿足並在消費之後會主動告訴別人的獨特體驗,這樣的手法,有利於在口碑行銷和部落格行銷的傳播。

3.個人化趨勢市場的成功之鑰
一個有力、好辨認的品牌個性並非絕對必要,但卻能方便顧客和潛在購買者認識行銷人員的賣點,更重要的是,一個具有清晰獨特個性的品牌,讓潛在購買者和品牌建立個人聯繫,這一點正是走向個人化趨勢市場的成功之鑰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關於黃文博先生

「我永遠都是廣告人!」黃文博先生斬釘截鐵的說
從早期穿草鞋的本土廣告公司到船堅砲利的外商廣告公司,20多年的廣告生涯讓黃文博先生累積了40件以上的廣告獎項,以及民國83年以後,連續獲選為包括「4A協會廣告創意獎」、「世界華文廣告獎」、「時報廣告金像獎」、「時報廣告金犢獎」等各廣告獎項的評審,外加5本廣告著作。從一個不知廣告為何物的青澀小子,到不再耍弄廣告手法,試圖建立「讓顧客掏腰包」之策略行銷思考者,回首過往,黃文博先生雖無遺憾,卻對台灣的廣告產業有著更深沈的使命。

嘗試別人沒走過的路
考進奧美廣告後的黃文博先生,並沒有走原本駕輕就熟的文案路線(聯廣公司時期),反而選擇了一條沒人嘗試的路。
當時奧美廣告正引進整合DM、電話、人員、展示行銷等資料庫行銷的「直效行銷」計畫,需要有人負責這塊新領域,而黃文博自告奮勇接下了直效行銷的計畫。
當時很多人誤以為直效行銷就是老鼠會,也瞧不起做直效行銷的人,黃文博先生還記得當時由於開發直效行銷計畫沒有前人的資料可供參考,做起來不只倍感艱辛,走在辦公室裡還要承受別人那種對二流人才的異樣眼光。 不過,他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批有系統學習直效行銷的廣告人。

抓住機會,一砲而紅
蟄伏的日子沒有太長,當奧美廣告接到當時美國第一大信用卡公司――美國運通信用卡來台的整體行銷廣告計畫時,黃文博先生知道機會來了,於是成功地爭取到包括直效行銷在內的全面性行銷計畫。
黃文博先生指出,雖然爭取到這個超級大案,但隨之而來那種「只准成功,不准失敗的壓力」,讓他「現在想起來還是直冒冷汗」。
黃文博先生慶幸過去一段時間的全心投入總算沒有白費,美國運通的「綠卡」系列廣告與行銷活動一炮而紅,不僅奠定了黃文博先生在廣告圈中直效行銷的專業地位,也打開他到另一家外商廣告公司智威湯遜擔任直效行銷部門總監,以及日後接受老東家聯廣公司董事長賴東明的徵召,回鍋擔任聯廣公司業務部經營總監的路。

激發自我潛能
「只要有80分的實力,你就應該積極爭取100分的職務,」黃文博先生在面對青年學子時,總是苦口婆心地鼓勵年輕人不怕挑戰,也不必等到有百分之百的準備後再去迎接挑戰,只有逼自己去做還有兩成成長空間的工作,才能激發自我的潛能,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黃文博
‧二十三年廣告經驗,堅持做廣告的樂趣大於折磨,曾任智威湯訓廣告直效行銷總監、創意總監;DM B&B創意總監;聯合報記者;聯廣公司文案。
‧1999年自立門戶,成立「就是廣告有限公司」,以提供精準的行銷策略及精彩的創意為生。近期的作品有:空中英語教室系列廣告;金生金飾情人節、母親節廣告;訊聯臍帶血銀行廣告;BMW廣告;門諾醫院廣告。服務過的客戶各行各業,族繁不及備載;現任其公司總經理。
‧陸續在中原大學、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教授廣告相關課程

參考網址:http://career11.mac.nthu.edu.tw/job/freshman/1092898314-2632.htm

今天來聽黃文博先生演講

前幾天在昌明樓電梯口看到"黃文博-做個職場達人"的來校演講宣傳海報 ,
雖然對"做個職場達人"這個演講內容的興趣不大,但"黃文博"三個字 卻讓我決定今天來聽聽他說話,看看他本人(哈 有點膚淺...) 。

會知道黃文博先生,是因為我是一個很喜歡看政論節目的人,常常看到他上節目談時事聊政治。所以對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個說話犀利幽默的名嘴這樣的角色上,直到看到海報後,才知道原來他是一個資深廣告人,原來"品牌,原來如此"這本書是他寫的,這樣多變的社會經歷,讓我對他的演講充滿了好奇和想像 。

演講很準時的在五點二十分開始了,雖然很多聽講者都珊珊來遲 ,
黃文博先生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叫大家趕快去拿點心,他說蛋糕可以多吃點,因為米飯實在有點硬,這樣的開場白讓全場都會心的一笑(因為米飯真的蠻硬的),可以感覺到黃文博先生希望今天是用幽默的方式和我們溝通,他結尾的時候也說了"今天他的態度輕鬆,但內心絕對誠懇"。

因為演講時間只有短短兩個小時,今天黃文博先生的重點大都放在告訴我們職場的真實面和需要的心理準備 。 以下是部份演講內容:

"找到工作前 先到自己"這是一開始黃文博先生和我們談到的內容,
他建議我們可以想想"我想做..."vs"我能做..."這樣的議題 ,
他說他每年問他的學生"有誰以後想做廣告?"全班一半的人都會舉手,但是到了學期末 作業做的不錯的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當他再問同一群學生有誰想做廣告時,還是會有超過一半的人舉手 ,他覺得有時候我們真的要想想自己想做的,是不是真的有那樣的能力去做 。

對於未來的職場選擇他說
跟熱門賺今年
跟興趣賺三年
跟天份賺十年
跟恆心賺一生
跟對人 賺到飽
建議我們如果遇到一個很賞識自己的上級 絕對不要輕易換公司
因為在職場上人,很重要
此外做人,也很重要 有時候貴人不是用遇的,是用造的
一起幹剿的叫朋友
一起打拼的叫戰友
一起成功的叫盟友
他告訴我們不要只交談的來的朋友,職場上我們將需要很多類型的朋友,
他也相信職場的壽命,決定於性格和人際關係
他聽過很多人說自己懷才不遇 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
而他相信造成這些原因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本身 。

不怕換職場 只怕換職業
這是全場他唯一一次建議我們抄下來的話
他用了135守則說明它:
"花一年適應職場"
他希望除了是詐騙工作之外,每一份工作都盡可能的待滿一年 ,
要把自己想像成橡皮,套進公司的框架,
盡可能的賴在職場,不要和人類制度對抗
因為職場本就是一個釘床,不要期待它會讓你舒服 。
他說他常常都會遇到一些年輕人習慣性失業(病徵:兩年轉職一次或三年內斷業(三個月以上)兩次), 時常把"這裡跟我理想不合" ,"我不適合這份工作"掛在嘴邊 。
"花三年確定職業"
他認為30歲以前發現和確定職業都不會太遲
"花五年拼成事業"

創業傳奇 轉職英雄 兼差達人 切勿輕信
因為網路通路的日亦發達,所以現在自行創業非常容易,甚至可以說是沒有門檻,
新聞讓我看到的例子都是成功的好的,但是,真實情況可能是"失敗的是成功的十倍以上計算",
他表示任何行業,只要進入容易,出去也容易

一般人都透過報紙親友人力網來尋求工作機會
而黃文博先生認為
最佳求職法-
主動求職 成功機率彽 錄取機會大
和眾人競爭,我們只有相對優勢
和自己競爭,我們有絕對優勢

他認為求職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
所以,求職最重要的是包裝(因為沒有人可以憑一張履歷或一面之緣就看到你的能力),也可說求職就是一場秀,在這場秀我們應該做到:
履歷不要複印
穿著不要隨便
談吐不要自然(一定要事先練習)
回答不要誠實(每個人的耳朵都是軟的)
動作不要瑣碎

只要有80分的實力,就應該積極爭取100分的職務
他告訴我們不要怕挑戰,也不必等到有百分之百的準備後再去迎接挑戰,只有逼自己去做還有兩成成長空間的工作,才能激發自我的潛能,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